以练备战消防医疗急救联动站通过实战演练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3-09-03 15:11 |
「一位白叟上山采摘果子,不小心跌落樹下受傷。旁邊是峻峭山崖……」這是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的一起警情。接警後支隊敏捷調度雲巖區北京東路消防救援站趕赴現場救援。
「60歲的白叟從距離地面約5米高的樹上跌落下來,腳踝嚴峻腫脹,腰部疑似骨折。」北京東路消防救援站指導員馮秋飛帶隊趕到現場時,白叟現已無法行動,情況緊迫。
因為白叟傷勢較重,為避免在救援過程中形成二次傷害,馮秋飛當即聯絡駐站醫療救助人員前來協助救援。
救援現場醫護人員趕到現場後,當即對白叟進行初步醫治,並使用夾板護具對白叟的腰部進行固定。隨後消防救援人員小心腸將白叟移動到救援擔架上,轉移至山腳下安全區域,並送醫救治。
打通救援生命線,雲巖區119與120聯動,依托北京東路消防救援站建立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。
在北京東路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,記者看到一排消防車旁停放著一輛120救助車。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內,由醫生、護理、擔架手、司機共4人24小時值勤備勤。「消防+醫療」合署值勤備勤工作機製填補了消防救援後與醫療救助前的「空窗期」,進一步提高各類突發事件處置效能。
北京東路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「交通事故現場,被困人員腿部被卡在座椅中心無法脫困,車輛發生焚燒,車門嚴峻變形無法翻開……」這是北京東路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一次應急演練的場景。
「用液壓擴張器和無齒鋸對變形車門進行破拆,隨後使用液壓頂桿對被卡部位進行擴張,解救被困人員。」5分鐘後,被困人員被成功救出,由消防救援人員配合醫護人員送至120急救車。
以練備戰,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經過實戰演練,有用加強應急救援和醫療急救服務的聯動配合、協同作戰、應急處置能力。
開啟消防和醫療急救響應、協同、處置等一體的應急救援聯戰新模式,現在,貴陽已建立2個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試點。
貴陽試點建設消防醫療急救聯動站,選取人口較為會集、救援使命較重的區域,以雲巖區北京東路消防救援站、南明區後沖路消防救援站作為先行試點,按照「兩個系統,獨立保證」「兩套人馬,聯勤響應」的基本模式,為「火焰藍」+「天使白」協作機製的暢通工作供給了新途徑。
在試點建設中,為貴陽市消防救援與醫療救助深度協同合作,一起應對災禍事故院前應急救助,實在提高院前緊迫醫療救助效率探索一條新路子。